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宋方金:以前可以高冷,现在必须火热了

2020-11-03 09:42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大家好。我是编剧宋方金。很高兴来到清华大学,听各位学者教授谈中国电视剧的未来。
我是带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来的。实际上,在中国影视行业内部,我们开过无数次论坛,讨论如何使影视剧变得更好,但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论坛开得越多的时候,往往是作品越不奏效的时候。

但今天这个论坛跟我们以往的论坛完全不一样,它来自于更高文化观察的维度,不在平面上展开,而是立体化透视。


这个维度,靠我们影视行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我们不能自己拔着头发梢上天,虽然我们为此不懈地努力过。所以,我觉得今天不是一次简单的讨论,而是一次理论的支援和观念的输血。

前段时间,毛尖老师出了一本关于电视剧的书,叫《凛冬将至》。

之前毛尖老师的《非常罪非常美》是关于电影的。我注意到,毛尖老师在评点电影的时候,往往是将电影作为自己美学的出发点。看似是说电影,但谈的却是人生。

而在《凛冬将至》中,毛尖老师嬉笑怒骂,把美学作为出发点,最后把理论的匕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插入了电视剧的核心。


我看完毛尖老师这本书后,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说如果中国影视行业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一遍《凛冬将至》这本书,我们的整体创作力将会大大提升。

因为中国电视剧太缺乏理论支撑了,太缺少经验总结了。我们的确伐了很多木头,但是没有把它打造成梯子。《凛冬将至》就是一架梯子。

今天的讨论,也将是一架集体智慧的梯子,引领我们反观自身,翻山越岭。当然,除了毛尖老师这本书,我也有一本书,叫《给青年编剧的信》。这本书已经升级到2.0版本了,是我个人在影视行业的证据史,行业外人士如果想快速了解影视行业,也可以通过这本小书。这本书跟毛尖老师那本书是一个组合,叫里应外合。


从我个人的观察角度来说,关于中国电视剧,有四个明显的节点。

一个是电视剧诞生到2004年之前,这个阶段我称之为“拍作品”阶段。这个阶段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剧,像《围城》《红楼梦》《西游记》《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

第二个阶段是2004年到2009年。文化行业升级为文化产业,产业化概念开始被提出来。这个阶段我称之为“拍产品”阶段。这个阶段也同样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剧,像《士兵突击》《闯关东》《人间正道是沧桑》《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婚》......

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到2017年。2009年,影视企业的上市之路开启,资本的魔咒大门打开了,这个阶段我称之为“拍理财产品”的阶段。这个阶段依然有一些优秀作品,比如《悬崖》《甄嬛传》《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但是优秀作品出现的概率明显降低。


2009年之前,电视剧每年都会有两三部现象级甚至国民级作品,但2009年之后(准确地说是2010年之后,因为2010年还是延续了之前的惯性),我们从每年两三部变成了每两三年出一部,资本对创作的干扰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个阶段是2017年之后到今年,我称之为现实主义回归阶段。出现了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国民级作品和《我的前半生》这样的现象级作品。但即便是现实主义回归了,电视剧面临的形势却更严峻了。它主要面临两个对手:一个是网剧的围追,一个是短视频的堵截。

网剧从最初的粗制滥造到今天的异军突起,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它成为进步力量取决于两点:一个是随着技术的拓展与升级,移动屏必然成为内容的主流平台。另一个是创作规律的回归,故事短小精悍,充满张力,从业者元气饱满,追求类型化打法。

网剧的很多创作者跟传统的影视创作者来路非常不一样,像《隐秘的角落》的导演辛爽是搞摇滚乐队的音乐人,它们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我们传统影视行业的白一骢是第一个从传统影视行业转战网络影视行业的。


当时我们都有些不理解,因为白一骢在传统影视行业当时也风生水起。没几年,白一骢就成为了网剧一哥。

去年我参加一个互联网活动,我还调侃说:“白一骢是网剧一哥,那二哥是谁。”但人家都纠正我,说:“白一骢已经不是网剧一哥了”,我一惊,难道白一骢这么快就过气了,人家说:“不是,白一骢现在升级为网剧教父了。”我非常感慨,这说明什么,说明网络影视的迭代非常迅猛。互联网七日,顶传统行业三年。

电视剧另外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是短视频。它强大的算法逻辑和以秒为单位的内容展示,极大地挤压了长视频的生存空间。它不仅是电视剧的强劲对手,它还是网剧乃至一切内容的对手。那么,电视剧应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从四个思路上可以寻求突破。

一个是概念的递进。改变和扩大“电视剧”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曾经跟剧评人李星文探讨过,接下来电视剧该叫什么,李星文提出了一个“国剧”的概念,但我觉得还不够准确,因为你要说“我要拍一部国剧”,总还是有些不大对头,像是自己在表扬自己。

我觉得可能叫“剧集”就行。也希望大家出谋划策,看怎么把电视剧这个概念给更合理化,可以包容之前的内涵,也能跟网剧合流。

另外一个是购销模式的变化。购销模式其实受制于广告模式。因为广告模式,导致我们的剧集越来越长,否则拉不动品牌和销售。这是违背创作规律的行为,是对剧集最大的伤害。


可以说,如果不改变购销模式,不改变唯收视率论,电视剧难以真正复兴。

第三个思路是生产模式。在生活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时候,电视剧不能再按照一年剧本,一年拍摄,一年发行的至少三年周期的生产模式,而是应该仿照美剧的生产模式,按季循环,缩短周期,加快跟生活和观众的短兵相接。

第四个思路是必须明确剧作中心制。对于电视剧来说,剧作是基本盘,是电视剧的宪法,不能有哪一个环节凌驾于剧作之上。确立剧本在电视剧行业的宪法地位,电视剧才能长治久安。

我今天的主题是故事的爱情,我上边讲的看似跟爱情没什么关系。其实很有关系,我刚才说的就是爱情产生的环境。


在2015年年底,资本打造的大IP概念最火的时候,我们跟互联网资本产生了一个论战。当时一个互联网影视的资本代表说,没有大IP拍不了电影和电视剧,我说这就别吹牛了,只有一种情况下拍不了电影、电视剧,那就是没有电的情况下。

因为影视行业是故事行业的下游。故事很早就诞生了,我们可以说它是和人类一起诞生的,但也可以说,它早于人类诞生而诞生。

故事的爱情由来已久,它曾经爱上过山洞和篝火,它甚至爱上过一根绳子,把自己结绳记事过。后来它爱上了地摊和茶馆,爱上了村头那棵大槐树,又爱上了文字,爱上了书籍,爱上了报纸,爱上了电波,爱上了电影,爱上了电视剧。

现在它已经有点移情别恋,又爱上了网络,爱上了人类的移动屏。电视剧当然不会甘心就此退出,这也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原因。


但爱情这东西是两情相悦,你不想退出就要有所作为。以前用电发爱,现在要用爱发电了。以前可以高冷,现在必须火热了。

作为从传统电视剧创作走过来的创作者,我心里尤其复杂。前几天我曾经跟一个在电视台负责电视剧工作的朋友说,我说:“我们是最后一波传统电视剧工作者了,我们是电视剧麦田最后的守望者。但已经没有人再向悬崖这边跑来,观众正在向反方向走去。我们如果不想被永远地留在昨天,就要走出麦田,或者,把麦田改为草原,让它一路绿到天边。”

戏剧,因为空间的限制,被囚禁在城市的深处;电影,因为时间的限制,跌入三幕戏剧结构的窠臼;而电视剧,因为有着时空的优势,有着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景象和模仿人类、人生、人性、人间的可能。从深度、广度和流传度来说,它是最有效的大众媒体艺术。

再次感谢各位能济济一堂坐在这里,为这门艺术献计献策,为它的爱情注入新鲜的活力。
根据我的惯例,最后念一首诗,艾米莉·狄金森的《要造就一片草原》: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要一株苜蓿
一只蜂
一株苜蓿
一只蜂
再加上一个白日梦
一个白日梦也就够了
如果找不到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宋方金 来源/编剧帮(ID:bianjubang)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3D-FE3wGZb_Fhg8I2pK9q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8099.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