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日本顶级PD分享制作秘诀——《跟去你家可以吗?》是如何拾取人生故事的?

2020-08-31 11:27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您好,我们是东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可以聊一会儿吗?”


手持摄像机的他们,出现在末班电车经过后的车站,上野、新宿、横滨……这个时间点,各个城市里都有急匆匆的赶路人以及好像放弃了回家的念头、静坐在角落的人。


“我们会为您支付回家的出租车费用,请问我们可以跟去您的家里吗?”


因为突然的来访者而出现在镜头下的“家”,节目组把它称作“被各种人生故事镶嵌的宝箱”。东京电视台每周三晚9点播出的《跟去你家可以吗?》,节目的主人公虽然是出现在街头的素人,但他们却各有各的魅力,一个个普通人的家中场景却让观众们感慨万千……


《跟去你家可以吗?》于2014年开播,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有着稳定的收视率表现,今年已经是该节目的第七年。这是如何办到的呢?担任节目制作人的是东京电视台的高桥弘树先生,他需要确认70余名编导在街头采集的素材,然后亲自编辑,把一个一个故事送到台前。他说:“讲故事,是可以把事实变有趣的武器。”我们编译了日本媒体对高桥弘树的采访,为大家揭秘这档节目的幕后故事。



有意识地成为“超普通”




记者首先请您针对取材的体系进行说明,编导们有接受过关于取材和提问的指导吗?


高桥弘树:我会提出许多非常细节的要求,我们的工作手册也是在不断更新总结的。


但是最首要和基本的一点是“寻找违和感”,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寻找和一般的人比起来,有些违和感的取材对象,然后再去探寻这个违和感为什么会出现。


为了能够成功地找出违和感,我们也必须非常了解“普通的感觉”。每个编导们都要知道社会怎么运转、人与人之间如何交流、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即大多数人的“普通”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这很普通”如果这样想的话,感觉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具体要怎么样去掌握您说的那种普通呢?


在日常生活中和人接触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在旅行中多观察身边的陌生人,多读报纸、看新闻和纪实作品,这样就可以慢慢掌握让这个社会运作的“普通”是怎么样的。虽然都是很平常的举动,但是想要长期彻底执行也不是易事,我会常常提醒他们在生活中注意。



记者看来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才可以呢。


高桥弘树:是的,人本来就倾向于和自己相似的人结伴。“同学”就是具有差不多学历的人,老家在茨城的话那一定有很多朋友是住在茨城……我自己是东京人,这样一来果然东京的朋友就会比较多,然而如果我想要知道生活在北海道或是冲绳的人们的“普通”,就必须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才可以。


想要成为“超普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平常有朝着这样的目标学习,在取材时才能发现违和感。不过,我说的“掌握普通”,并不是要把编导们自己的生活都变成“普通”,说到底其实是需要他们在心中有一个“普通”的基准,然后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普通”的距离。


在完成了客观看待的这个动作之后,才能知道要怎么样介绍自己的取材对象。或许你对这个取材对象有极大的兴趣,但那个兴趣始终是只存在你一个人心里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也产生同样的兴趣要怎么做补充和说明呢?想要从庞大的信息碎片中发现故事,一定要有这样的视角。



记者选择把重心放在“普通”上的契机是什么呢?


高桥弘树:电视节目本身就属于大众媒体,如果只做创作者们觉得好玩有趣的企划,收视率一定跟不上。但是反过来说,被压抑的创作者也肯定做不出有趣的企划。


想要做出能够击中和打动人心的内容,创作者一定要有疯狂之处,这份疯狂由“热情”和“欲望”交织而成。在肯定自己欲望的同时,不断地和集体、社会所追求的东西进行磨合升华,这样的过程对于节目制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注意到冰箱上摆放的削笔器吗?




记者通过普通去发现“违和感”,可以举些具体的例子吗?


高桥弘树:“憂鬱”这个日语词汇,如果是东京大学的学生写出来了,并不是值得吃惊的事情。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汉字是很难写的,能够写出来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他或许是过去有一段很消沉的时期,也有可能是对汉字有什么强烈的感情,这些都是故事的出发点。


很多时候违和感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却可以通过当下的状况、聊天时的语感展现出来,特别需要观察的地方是“房间的布置”和“说话方式”。


比如,去到别人家里发现冰箱上面放着削笔器,或者说完话之后很快就用笑声来掩饰自己的不自在,这些小小的违和感都需要不断地观察。无意识的行为,其背后都是有因果关系和动机的,而发现这个动机也是我们的一种乐趣。


不同寻常的选择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前几天就有一个“在大学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取材对象,按照“普通”的视角,他可能是去美国留学取得了MBA学位,或者是日本一流商科大学毕业,但是这名对象却选择去台湾上大学,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人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选择,都反映了他的人生观,从而也诞生了专属于他的人生故事。


记者《跟去你家可以吗?》以市井百姓作为主人公,为了让素人超越自带影响力的名人明星,最需要的果然还是故事本身吗?


高桥弘树:是的,能够把事实变得更有趣的武器是“讲故事”。创作者为了引出素材的魅力和意义,需要有解释说明和构建故事的力量。事实只有在成为故事之后,才能够把共鸣、感动、支持、鼓励等各种各样的感情传达给观众,有的时候甚至还会给观众们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带来帮助,讲故事很容易被看作是为了虚构和杜撰的技法,实际上它对于纪实作品也是通用的。只不过这个技法不太容易积累,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团队内的分享。



用细节表达取材对象的魅力




记者「用纪实作品讲故事」的难处,应该是在于它不能按照创作者写好的脚本进行。那么在取材现场有一定要遵守的规定吗?


高桥弘树:《跟去你家可以吗?》毕竟是纪实不是电视剧,所以我们是不可能对过去的场景进行重现的,我们能做的只有用当下能够拍到的素材进行传达。大多数时候,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只能用语言来表达,而想要达到让观众听过之后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提高表达能力的意识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凌晨一点吃着荞麦面的男人”“一位就职于大型银行的30来岁上班族,在凌晨一点的新桥,和比自己大10岁的女朋友一起吃着富士荞麦。”


这样比较下来,是不是后者更容易浮现出画面呢?


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遇见了一个吃夜宵的男人”这样的描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了引起兴趣,一定要让观众在脑海中可以浮现出画面。从而也需要有更具体的描述,因为细节更能表现出取材对象的魅力。



编辑的本质就是“书写故事”




记者到最后成片制作完成,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呢?


高桥弘树:首先是汇总编导们拍摄到的素材,然后举办内部试映会,经过和编导们的讨论之后,我再重新进行后期编辑。基本上每个周四加周五、最少也要花40个小时在这件事情上,并且还需要尽量不间断地完成后期编辑。


自己做过节目之后,常常会感觉到“神是寄身在细微之处的(神は細部に宿る)”。比如,取材对象第一次敞开心扉说出真心话之后,沉默的画面是要保留3秒还是3.5秒,虽然只相差短短的0.5秒,但它打给观众心灵的冲击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者和编导们进行讨论的意图是什么呢?


高桥弘树:因为我想要把经历过取材现场的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当然,我们的工作人员中也有经验不多的新人,所以取材对象说的话也不能全盘相信。他们可能会故意说反话,也可能会掺杂一些谎言。


但我们并不是要避开那些反话和谎话,为了讲好故事,我们要把这些带有意图性的话语展现出来,并且要让观众看明白。编辑的本质就是“书写故事”,为了确认最好的书写方法,我们才需要和经历过现场的编导进行探讨。


比如,一位编导把“一个喝醉酒笑嘻嘻的女性”描述成“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但是我可能会觉得,她的开朗活泼好像有点过度了,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悲伤的原因呢?虽然这一切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但为了解决疑问,我们不能只看编导讲的故事,在充分讨论之后要从素材中进一步寻找,答案也许就隐藏在其中。



有趣的故事靠

“设定场景”和“绝对肯定”来引出




记者《跟去你家可以吗?》中,不少人都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让取材对象分享有趣的故事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呢?


高桥弘树:主要有两点,首先要设定一个更容易让采访对象嗨起来的场景。比如喝过酒之后醉醉的时候、刚刚泡完澡或是祭典庙会的活动现场等等,这些场景都会让人分泌肾上腺素、更容易兴奋。同时,深夜也是人们更愿意讲述自己故事的感性时间。


有时候因为夜里拍不完素材,我们也会进行再次取材。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拍摄了一位住在废弃酒店的大叔,拍摄结束之我们自己都怀疑是不是撞鬼了,所以白天为了确认又去拜访了一次,并且把两次取材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了播出。


不过,可能我们的节目有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氛围,所以即便有很难说出口的故事,被采访的人也会比平常更容易分享吧。


另外一点,则是要成为取材对象的伙伴,给予他绝对的肯定。即便在世人看来他是一个废物,或者他的人生没有一丁点儿成果,我们都不会否定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付出,这是我们贯彻始终、不可动摇的规则。


我希望编导们能够对取材对象怀有爱意,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外景拍摄,才有去深入挖掘内容的积极性。只要编导们能够遵守“绝对肯定”的规则,取材对象也会觉得:“虽然我分享了缺点和秘密,但这个节目一定是和自己统一战线的伙伴,他们是来帮助我展现魅力的。”


也许有时会有带有批判性的描写,但最终也要肯定这个人的选择和他的人生。为此,我们也需要掌握展现不同人物魅力的技巧。



记者这两点,对于引出有故事的对象来说也是必须的吗?


高桥弘树:常常有人评价我们的节目说“这个节目还真是找了不少戏剧化的人呢”,但其实在跑外景的时候,我们询问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录制,有的时候跑一整天外景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


正因为如此,愿意出演《跟去你家可以吗?》的人,一定是他的内心渴望表达,或是正处在一个想要被了解的时间点。这样一来,我们的出演者们有着特别经历的概率也必然会更高一些。


记者因为取材场地在自己的家中,取材对象们似乎也更能表达了呢。


高桥弘树:“家”是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地方。家在什么地方?有多大面积?房租是多少?家里的各个地方放了什么东西?和谁在一起生活?这些内容无一不是由这个人的选择而来的。


这个节目没有选择摄影棚作为录制地点,是因为有很多内容是只有在家里才能发现的。我们从别人的家中感觉到违和感,再问一句“为什么?”,那个人就会开始述说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了。


家,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综艺瞭望台 文|王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ztpjJAAyUqScgFWR9xN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7487.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影视行业一手快讯、观察整合,给你新鲜好看。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