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十年光影情缘 四个电影人的北京故事

2020-08-26 09:52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电影是女领座员手里拿着的小电筒,那摇曳的灯光像闪烁不定的彗星,划过我们醒着做梦的黑夜:那是银幕周围向四面扩展的漫无边际的空间。——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王中磊是老北京,陆川1995年开始北漂生涯,陈思诚比他晚4年。文牧野漂的最晚,2008奥运之年他才进京继续追求电影梦。北京国际电影节走过十年,四名电影人聚到雁栖湖畔,讲述他们和北京过去十年的故事。




01

大器晚成 坚韧执着




北京到底有什么样的独特气质吸引陆川?答案是大器晚成,坚韧执着。十年间已然升级成为人夫人父的陆川说, “只有呆在北京,才有继续做电影的执着。” 他周围的许多电影圈的朋友都去了上海,要论生活起居那里确实比北京安逸,但诱惑也大, “电影可能离你会越来越远。”



北京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电影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院线荧幕自不待言,深藏在闹市中的大小艺术影院,更代表着这座文化之都的超高审美水平。在圈内流行的一句玩笑话是,人都不用出北京朝阳区,剧本、资金、设备、选角等全统统搞定。


十年前,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循环播放陆川的作品《历程》。彼时中国才刚刚掀起大时代的大幕,互联网塑造各种商业花样轮番上演,一夜暴富和城镇化的神话俯仰皆是。


在《历程》中,陆川用了一分钟“子弹时间”回顾汶川特大地震。他曾言道,中国人最厉害的一点不是建了多少楼,修了多少高速公路,而是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这就是中国人内心自强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前几日泪洒《八佰》首映式的王中磊也说,电影制作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觉得北京自带历史厚重感,让电影人有从痛苦中站起来的勇气。



几乎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期公映的《八佰》,创造了上全年全球电影周末票房纪录。看着行业八成五复工率,市场恢复到疫情前75%,王中磊说, “中国电影业的复苏,就是这个国家社会恢复活力的最好广告。”



历经新冠疫情,陆川正在创作科幻灾难新片《749局》在这部电影中他也设计了封城的桥段,但现实远比电影更残酷, “武汉同胞的生死对我触动很大,” 他说,这样内心感受一定会反哺自己。



02

公共生活 开放正善




十周岁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尽管依然年轻,却填补了首都公共艺术和文化生活空白。在荧幕上,我们带着好奇心看别人的故事,但同时也关照自己的内心。可以说,每一次电影节之邀,就是一次关心周遭公共生活的过程。


陈思诚执导筒到现在,算上下个月末将要在北京开机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一共才五部。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在国外取景,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和接下来这部都选北京。“我要把金黄色的深秋,充满生命力的一面表现出来。”



古人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也有人说北京是一个冷漠感的大都会,每个人都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正是电影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给这个城市提供了一个绝佳公共生活平台。用陈思诚的话说,一场精彩的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强烈的沉浸感会让你散场后忍不住再呼朋唤友去吃宵夜,畅谈观后感。


《药神》大热后,文牧野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兼具娱乐性、社会性和灵魂性,时下三种结合起来的电影凤毛麟角。其实,和许多善于情绪外露的外国人不同,中国人向来含蓄矜持,选择用看电影的方式去关注大千世界,就是从灵魂角度出发,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从荧幕回归平常,看电影时所撩拨的心弦,有可能在未来漫漫人生岁月中,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瞬间而再激荡。



文牧野今天第一次分享了他小时候看电影的一幕。那是奥斯卡经典影片《走出非洲》的唯美画面:列车缓缓驶出隧道,大背景是散落在非洲草原的金合欢树,一簇阳光落下,文牧野平生第一次被无声的画面感动得留下眼泪。


原来,电影真是无国界的艺术,北京国际电影节从创立伊始就云集众多国际大咖,今年展映片单更包括《燃烧女子的肖像》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开放程度可见一斑。



03

一路热爱 永葆好奇




如果问他们十年光影情缘,你在北京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得到了什么?四个电影人都会说“伙伴”。其实,来到开放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每个电影人都会觉得不虚此行,得偿所愿。文牧野说青年导演能在电影节找到目标,陈思诚在这里收获成长。王中磊说他用“经验、信任和爱”一路走来。“继续热爱下去”,这是陆川的回答。


北京国际电影节敢推新人善推佳作,给中国电影业一个重要启示是:中国并非复制照搬“好莱坞”,中国故事的深邃、时代的张力再加上具有个性的创作者,完全可以开创出全球观众看得懂、喜欢看、念念不忘的电影风格。



或许是人到中年,王中磊、陆川以及陈思诚都婉拒“野心”这样的性格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心”。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曾来华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驱使人类向前唯一动力就是“好奇心。”


和北京长达3000年的建城史相比,十载春秋只不过是一瞬。但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她的所有参与者,显然最不缺乏的就是 “好奇心”,这也是北京绵延千载的重要基因。


带着好奇心的我们,总有一天会成为别人故事里的人,以及那个讲故事的人。


【本文作者是大公报驻京记者,全程见证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发展。2013年他的作品《春天里,来北京看世界上最好的电影》,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沿用至今的官方口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李理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cEQBEj5xfHL_dp1oHS_8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7404.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影视行业一手快讯、观察整合,给你新鲜好看。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