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这不是一部轻松的作品,但看完你会很难忘掉它 |专访《刺》编剧苏阳、娄霄鹏(2269期)

2020-08-17 09:20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肖霄担任总制片人,苏阳娄霄鹏编剧,潘戍午导演,宋方金监制的网剧《刺》正在优酷“悬疑剧场”热播,该剧改编自作家李尚龙的同名小说,以一起失踪案为起点,讲述了四名女性跨越十年的命运纠葛,挖掘“校园霸凌”背后的故事,直击自愈、救赎与成长的现实话题,引发观众热议。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刺,这根刺让他们终生都生活在疼痛的煎熬里。”该剧关注到校园霸凌、原生家庭、女性生存困境等多个社会话题,还采用了国内剧集比较少见的多线叙事结构,可以说编剧功不可没。近日,编剧帮采访到了《刺》的两位编剧苏阳、娄霄鹏,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到“刺”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编剧苏阳的采访:
“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困境,会比关注她们的皱纹、腰上的赘肉和拎什么牌子的包包更有意义。”
编剧帮:好多观众吐槽看不懂三线叙述,认为编剧在炫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苏阳:我质疑这个“好多”,究竟是主流人群还是少数派感受?确实,“三线叙述”会抬高观影门槛,但是我在弹幕和豆瓣里看到的都是正反馈。对于被美剧奶大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个门槛根本不存在。所以我认为“看不懂”只是一种信息噪音,它一叶障目、混淆视听,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判断。这种噪音之所以超越正反馈,其根源就是我们对当代观众的刻板认知。
编剧帮:小说到剧本的改编,跨度很大,为什么还要沿用《刺》这个名字?

编剧苏阳

苏阳:因为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我们把“刺”这个意象用到极致。比如韩晓婷用刺扎自己的大腿来缓解内心的疼痛与肿胀;警察陈茜被一根鱼刺从头卡到尾。三条线索,三组人物,每个人都有一根如鲠在喉的刺。刺是一个比喻,也是一种防御机制,但是你不要以为这根刺只是攻击他人的武器;每一根刺都有一根倒刺,扎在皮肤下面,日以继夜地在肉里蠕动着生长。你外表看起来越是平静,它拱动的速度就越快。要想彻底铲除这些刺,不仅需要表里如一的强大,还需要懂得宽恕和反击!许多作品喜欢用博爱去和稀泥,但是,一个始终没有还手之力的人,他的宽恕是值得怀疑的,那不过是一种化妆后的软弱,为了冲刷自己受害者的羞耻心。所以,宽恕值得宽恕的,反击应该反击的。
编剧帮:《刺》里每一个施暴者,似乎都归因到原生家庭,这算一种塑造人物的捷径?

苏阳:我相信有天生的恶人,但正因为他的恶是天生的,所以从逻辑上他就是无辜的;当然,我也承认,自杜鲁门·卡波蒂出版《冷血》之后,但凡写到人性之恶,总会追溯到他的原生家庭,这似乎成了路径依赖,或者你说的“捷径”,但不能因为这种方法被诟病就放弃写作的准确性。

以前我会迷信灵感,进入职业化写作后才发现,“灵感”这个词除了把创作过程神秘化之外,一无是处。哪有什么灵感?不过是抓耳挠腮之后的茅塞顿开。但编剧确实需要一些趁手的工具,就像攀爬需要梯子。而心理学就像一根火柴,将人物的内心照亮。齐泽克有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希区柯克的电影都是通过拉康的精神分析法来塑造人物的丰富性;再比如村上春树晚近的小说,像《1Q84》《刺杀骑士团长》,里面大量的设置都能从坎贝尔的《千面英雄》里找到对应。
编剧帮:除了拜访“原生家庭”,编剧还借助了哪些心理分析?

苏阳:校园霸凌对韩晓婷的伤害有多深?我们用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来标记;还有,陈茜(xi)为什么会那么介意别人叫他陈茜(qian)?我们在菲利普·津巴多的《雄性衰落》中惊喜地收获了“过度阳刚综合征”,它是一条前往人物真相的隧道。打通了这条隧道,陈茜就不仅仅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工具人。他那么执着地调查这件案子,正是源于内心的创伤,但绝不要相信他嘴上说的因为自己霸凌过别人,所以需要忏悔。他在真诚地撒谎,因为事实恰恰相反:少年时,他因为自己的名字被霸凌过,无法面对这段创伤的他只能用谎言这层厚厚的茧来包裹自己发育过度的羞耻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外科大夫一样用“刺”去挑破这层茧。
编剧帮:你会关注弹幕吗?许多弹幕都吐槽刘涛,说她懦弱、怂、爱哭;闺蜜被霸凌,她却袖手旁观。

苏阳:为什么大家会讨厌刘涛呢?因为她跟我们大多数人太像了。我们像厌恶自身弱点一样厌恶刘涛,并且拒绝承认。这么说比较得罪人,但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概念:有时我们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非我族类”;但有时恰恰是因为他和我们太亲近了,亲近到我们的弱点都长在一个点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刘涛。当你的同学被欺凌,你的袖手旁观算不算是一种平庸之恶?当羊群抱团抵御狼的进攻时,你默默祈祷让同伴先死的想法算不算一种邪念?善和恶就像两个比重相似的溶液,交融地密不可分。有一个非常擅长描写暴力的作家奥康纳说过一句话,“对魔鬼的充分认识能够有效地抵制它。”我们要做的是剥茧抽丝地去分析恶是如何滋长的,暴力是如何传递的,这个过程就是对魔鬼的免疫。

编剧帮:《刺》里每一个人物,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都有成长的弧光,但是韩晓婷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强的人,观众似乎看不到她的成长。

苏阳:首先我不认为每一个人物都需要“弧光”。其次韩晓婷固然坚强,她对刘涛袖手旁光的斥责名正言顺,但这种愤怒是否包含着对自身处境的控诉与自怜?成年后,她面对爱情时的存疑与摇摆是那么的脆弱。我认为,一个坚强之人流露出脆弱的一面,是动人的;人物的丰富比弧光更重要。最后我还想强调,其实韩晓婷也有所谓的成长“弧光”,她不仅要战胜PTSD,还需要在仇恨中学会悲悯与宽恕: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强悍,你也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遇到问题时采用正面强攻的方式。明白这一点,她和刘涛之间的沟堑才能合拢。
编剧帮:作为男性编剧,处理女性题材时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苏阳:我觉得编剧无关性别,最可怕的是市面上好多打着女性主义旗号的作品都是在父权主义的庇荫下暗度陈仓,她们最终的选择都是为了取悦父权文化。她们犯最小的错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犯错,她们永远是被侮辱、被损害、被搭救的,因为这样可以募集到最大的同情。比如前两年的热门剧,讲述了一个离婚女人的遭遇,她本可以通过自立来确认自尊,最后却依然要投靠另一个男人才获得新生。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娜拉必将失败,还是说女性天然就是男性的一根肋骨?更有些编剧干脆就把女性当一只皮包去写,这和我在北京看到的真实奋斗的女性截然不同。这种书写是对当代女性最大的诋毁。

《无敌破坏王2》中有一段迪士尼的自黑,分辨真假公主的标准就是真公主会等待王子的救援。你看,即便是一部爆米花电影,都会用自嘲的方式去解构我们熟识的公主形象;而我们的女性主义呢?自以为顶起了半边天,实际上那不过是被父权文化遮蔽的天空而已。关注现实世界里女性的生存困境,才是最难的,也是编剧最需要做的。
编剧帮:请用一句话推荐一下这部剧。

苏阳: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困境,会比关注她的年龄、腰上的赘肉和拎什么牌子的包包更有意义。
以下是编剧娄霄鹏的采访:
“多一点耐心,故事看进去了之后,就是无障碍跳跃了”
编剧帮:《刺》为什么采取了三个时空、三条故事线平行叙事的故事结构?
娄霄鹏:《刺》的剧本创作于2018年,当时有个很火的韩剧刚播完,叫《迷雾》,还有一部在国际上影响更大的美剧,已经播了两季,叫《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这两部剧集都采用了多时空多故事线平行叙事的手法。

我们读了《刺》的原著小说,小说并不是平行叙事,它分成三个故事讲,一个发生在校园,一个发生在职场,最后一个发生在未来,是个科幻故事,由于与前两个故事的风格差异较大,就舍去不用了。前两个故事是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空内发生的,主角就是韩晓婷、刘涛等。一方面,中国观众能接受《迷雾》和《我们这一天》的故事结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网剧没有人做这种尝试。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做一个不同时空平行叙事的故事结构,将校园和职场发生的故事同时推进,又加了一条“警察寻找失踪的韩晓婷”的故事线,起到穿针引线、将故事结构“拉紧”的作用。

因为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而现实中校园霸凌不仅发生在女生之间,男生之间的霸凌也有所发生,但又不想凭空添加有关男生霸凌的内容,还是要以韩晓婷和刘涛的故事为主线,所以警察陈茜作为男性,有霸凌相关的经历,也承担了这部分拓展主题的作用。
编剧帮:用“三线叙事”去重新结构故事,是编剧确定的最佳的改编方案?
编剧娄霄鹏

娄霄鹏:没错。三线叙事,不光建造了一个新颖的结构,而且对故事内容有实质性的助益。除了警察寻人这条故事线增加一些悬念和张力,“校园”和“职场”两条故事线齐头并进,互相呼应,也有它的好处。比如在“职场线”中,看到韩晓婷对刘涛横挑鼻子竖挑眼,居高临下地打击、霸凌,随即在“校园线”中,却看到两人是亲密无间的闺蜜关系,这个对比和反差就给了观众一点心理冲击,一些思考空间,好奇她们的关系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再比如在“职场线”中,很早就知道了韩晓婷的父亲因为霸凌事件去世,而这个事件直到最后一集的“校园线”也同时结尾时才会完整揭示,是一个持续的悬念。只有双线并行才能做到这一点。
编剧帮:“三线叙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既要有浩瀚的顶层设计,又得有精密的细节掌控力。编剧如何克服这些难度?
娄霄鹏:搭建平行叙事的故事线,需要一点耐心,就像拼积木,一条线上的某个情节,要在另一条线上找到合适的、对应的那一块,整体推进也要流畅、连贯,不能散乱无序。不仅情节、逻辑上要连贯,在情绪上也要前后衔接,可以悲喜交加,但不能忽轻忽重。比如“校园线”中韩晓婷和男生肖骁之间的情感推进到了一个高光时刻时,相应地在“职场线”中,两人的情感状态也会到达一个纠结的爆发点。在“校园线”中韩晓婷和刘涛的关系处在风雨飘摇的端口,刘涛将要背离韩晓婷时,在“职场线”中刘涛也正在经历忠诚和背叛的考验。甚至更细微的地方,比如通过一个道具,或一个吃饭的场景,也可以在两条故事线中做即时的呼应。这是平行叙事的长处,如果是先“校园线”后“职场线”,这些呼应就很难做到了。
编剧帮:谈谈你和搭档苏阳的合作模式?
娄霄鹏:起初剧本是按照12集,每集60分钟以上的篇幅去写的,就是对标的美剧。写作之前,在原著的基础上,我们也阅读了很多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和论文,整理出了一些校园霸凌中的典型角色,附加到人物身上,也试图探讨校园霸凌形成的原因,原生家庭的影响、学校的重视程度、小团体的作用等等。比如剧中柴紫晶这个角色,就是典型的“暴力传递型”的人物,成长于一个动辄诉诸暴力的家庭环境,她也容易把暴力施加到别人身上。

我们共同探讨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大纲之后,从详细的分集大纲开始,便分头去写。采取的是一人一集的方式,你写一三五,我写二四六,穿插起来写。每写完一集,就统一一下情节,看有没有写偏了的地方,捋顺了再接着往下写。

这样分工的好处是,写作中不容易发生大的偏差。不过后来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觉得这样分工,也比较容易出现集与集之间的“断裂”问题,因为需要衔接的地方太多了。上一集结尾的人物状态和下一集开头的人物状态有时出现一点脱节,需要再次调整过渡。也许你写一二三,我写四五六是更好的分工方式吧。但整体修改完成之后,根据读者们的感受,应该还是做到了浑然一体的。
编剧帮:除了“三线叙事”,还有哪些技术层面的新鲜的尝试?
娄霄鹏:起初设计为12集,每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结构、一个小主题,参考美剧的常规做法。有的集围绕一个重点人物,比如刘涛、张蓓蕾、肖骁,有以她/他们为主题的分集,可以在这一集中更深度地剖析人物。但影视作品总是遗憾的艺术,因为审查和篇幅上的种种原因,剧本做了很多删减,也打破了原来的分集形式,删去了不少情节,一些故事线之间的呼应,在不影响整体叙事逻辑的前提下,也忍痛删去了。不过目前的剧集呈现,故事线还是很流畅的。如果有观众觉得三线叙事时空转换有些目不暇接,甚至有些乱,恳请观众们,给它多一点耐心,故事看进去了之后,就是无障碍跳跃了。
编剧帮:好多观众说《刺》作为悬疑剧,它的悬念、推理和解谜的过程不够过瘾,编剧怎么看这个问题?
娄霄鹏:《刺》有悬疑元素,但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悬疑剧。“悬疑”只是一条把珠子穿起来的线,也不是我们想表达的重点。诚实地讲,只单纯想看推理、破案的观众可能会失望。如果把它放到“悬疑剧场”播放误导了这一部分观众朋友,我们很抱歉。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部探讨社会话题的、认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看下去的话,相信观众会另有所收获。另外,在观剧过程中觉得气愤、压抑的观众,在剧集结尾应该也会收获情感的释放。
编剧帮:请用一句话推荐一下这部剧。

娄霄鹏:这不是一部轻松的作品,但看完了也许你很难忘掉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来源/编剧帮(ID:bianjubang)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QrwvFeup8q7tezD-w8Ae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7265.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