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实测丨RAW与非RAW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2020-05-25 15:26 发布

幕后 | 拍摄技巧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RAW与非RAW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其实笔者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从还在拍作业的学生到院线摄影指导,从制片再到导演,甚至还有演员。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些非技术岗的人也会关心这个问题呢?


其实是因为这些人只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而已,对制片来说可能是决定预算的问题,对导演来说可能是流程周期的问题,而对演员来说则是能把他们拍多美的问题。



而今天,我尝试用一种不那么理工科思维的方式去描述这个问题,而是会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看能不能更清楚地解释好这个问题。


RAW


RAW的英文释义有生的、未烹制的、未经加工的、自然状态的、未经处理的、原始的等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食物,也可用来形容事物,更可以指代一些状态。



所以当我们说摄影机能拍RAW的时候,其实是在说这台摄影机能录制未经处理过的原始素材因为没有经过预先处理,RAW数据往往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处理结果但与之而来的代价就是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以10950元的BMPCC 4K为例。



6.2之前的固件版本都还是有Cinema DNG格式的,在4K 30P时,这一格式的最高画质素材持续写入速度要求达到了272MB/s,如果拍4K 60fps,就会达到544MB/s左右在最高画质格式下,256GB的SSD录制不到8分钟,128GB的存储只能录制3分钟多点,存储成本可能远超摄影机价格。


虽然笔者也找到了一个相对较为经济而且稳定的CFast2.0转msata SSD存储方案,但国外媒体流传的一些信息表明,BMD后来因为一些可能存在的关于压缩RAW的专利法律纠纷而取消了这个格式。


非RAW


非RAW自然就是“不是RAW”的意思了,常见的H264、H265之类的压缩编码格式即属于这个概念。因为经过了一定的预先处理,所以它是一个有损信息的处理过程,只是“有损”的程度不同而已。


有些人会把这里的“有损”解读成“不那么好的画面“,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目前的算法已经能产生非常高质量的画面,它的精细程度远比人类大脑能想到的方式要复杂的多,要视具体格式而定。


抛开复杂的数字技术处理细节,从RAW到最后的图像大概有下面几个大的过程。



从镜头到传感器以及生成数据,这个过程中其实跟胶片有点像,因为此时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图像,对数字摄影机来说此时只是一堆由0和1组成的数据包。



在这个过程中,画面的色彩和亮度信息其实也不存在,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图像是因为那些图像已经是处理之后的结果了,也就是上一个流程图的黄色环节。这个过程既可以在摄影机内完成,也可以在外部设备上完成


这样的工作方式意味着在生成画面时,最后的结果离现场情况是最接近的,因为整个过程没有信息的损失,也就不存在硬件层面阻碍创作的可能了。但也正如前面所说,使用这种存储方案也要随之付出存储成本和时间的代价。


压缩RAW


接下来是压缩RAW



压缩RAW的工作原理是摄影机采集到信息以后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冗余信息量,这样就可以压缩一定的存储空间,但是数据依然封装成RAW形式,所以这种方式也能得到RAW级别的工作方式和画面质量。


大家经常能见到类似于3:1或者2:1之类的数字,描述的正是这个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上图蓝色环节的“RAW数据处理过程”对画质的好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同时这种方案也属于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资产,公司也往往会为其申请专利。


目前存储设备还无法便宜得跟白菜价一样,这种格式不仅经济,而且是高画质、高分辨率、高帧率素材录制的唯一解决方案。但由于普及还不久,现在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


另外一种就是常见的压缩格式,原理非常简单。只不过所有这些过程都在摄影机内完成我把压缩标红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好,而是对于严肃的创作型项目来说,它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已。例如手机、运动相机、微单、单反都属于这样的处理方式。



当然现在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既压缩也不压缩的RAW”方式,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ARRI跟Codex联合开发的HDE高密度编码因为ARRI一直都是无压缩格式的倡导者,但现阶段高分辨率RAW数据的存储压力确实又太大了,所以又一种压缩格式应运而生。这种压缩方式的原理跟压缩RAW不太一样,它的压缩方式与解压方式是可逆的,而且要在外部用计算机完成。



也就是说,ARRIRAW数据与HDE压缩数据可以来回转换,并且转换后的数据经md5校验后会与原始数据完全相同,这意味着HDE属于无损信息的压缩方式,但却能在数据流通环节减少40%的数据量


注意,我说的是流通环节,比如DIT在备份数据的过程中要做多个备份,那么这种方式就有一定的优势。既然有优势,那肯定会有人问,ARRI为什么不在摄影机内增加这些功能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因为ARRI在规避可能出现的关于压缩RAW的专利法律纠纷问题而已。


几种格式的白话科普介绍完了,总结如下。


· 无压缩RAW或者无损压缩RAW画质非常高;现阶段较难解决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存储成本问题;后期流程技术门槛高。格式代表:ARRIRAW、Cinema DNG


· 压缩RAW:画质高,能解决高分辨率、高帧率以及存储成本问题;后期流程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格式兼容性尚不完美。格式代表:REDCODE R3d、Blackmagic RAW、ProRes RAW、KineRAW、Cinema RAW Light等。


· 压缩格式:画质视情况而定,能解决部分高分辨率、高帧率的问题,兼容性也较好,但画质千差万别,部分格式对存储以及硬件也都有一定的要求。格式代表:ProRes、H264、H265、DNxHD等。


实拍测试


那么在实际拍摄中,这些不同的格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里引用Justin Phillip的测试视频来加以辅助说明(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访问原文)。


这段视频是BMPCC 4K与GH5的过曝对比测试,BMPCC 4K使用Q0的Blackmagic RAW格式,GH5则开启了V-Log 10bit模式,使用镜头:Rokinon Cine DS 50mm T1.5 加Metabones Ultra 0.71转接环。在正常情况下,BMPCC 4K与GH5的区别也许只是色彩和细节的区别,给人带来观感的不同



过曝2 1/2档的时候,两种格式开始在曝掉的高光处过渡有所区别。



而在过曝3 1/2档的时候,这种差异已经大到决定素材还能不能用的地步了。



而在过曝4档的时候, 这两段素材基本上是都是神仙难救,但使用Blackmagic RAW的那段素材经过补救也许还有蒙混过关的机会。



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拍摄不会出现过曝3、4档的低级失误,那很好,这种情况就不用往下看了。如果不是这样,有以下大概结论供大家参考:


对于文章列出的几种格式而言,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同一类型格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摄影机的硬件本身与厂家调教就好比BMPCC 4K拍出的RAW肯定比iPhone拍出的RAW要好,这种差距在于摄影机硬件本身的不同,而不是格式,当然不同的工具会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而对于不同格式的画质差异来说,区别在极端条件下更加明显,例如过曝、欠曝、低照度、现场还没想好最终效果、色彩容易溢出等场景。这样的场景下,更高的画质可以让你更从容一些,甚至能挽救一段素材,但你也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比如存储成本、时间成本。


大家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这一区别,视频时长5分44秒:


在同样正常的场景下,不同格式的画质区别其实并不大,这种差异主要是画面质感级别的区别,甚至是属于艺术范畴的标准。


可能会有人说我又玄学了,这里给出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对于常见的日系业务机来说,机内400Mbps码流左右的4K素材和用录机输出的RAW素材在分辨率方面会差200线左右,我相信色彩方面也会有类似的精度区别,而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观感的。仍然建议你在开拍前测试,并使用你最能掌控的一种。


PS:对于数字摄影机而言,很多软件方面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厂家对产品的细节把控不一样而已。所有这些格式之间的竞争,最终都会变成该格式厂商在行业话语权强弱的体现。


摄影师不一定能用到所有这些产品,但是明白这其中的差异却是至关重要的。最终使用哪种格式是根据项目规模、周期、预算、效果以及摄影师熟练水平所综合博弈的结果。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建议还莫过于:身为摄影师的你,要好好控制曝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电影摄影师 文|魔幻时光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54f3wPj-qpG4O_bttPqs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6476.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为影视制作从业者提供专业摄影摄像资讯、干货、经验教程分享。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