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导演刘江 :用大数据“量产”成功,在影视行业行不通

2020-04-21 10:08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2020年1月1日,军事题材影视峰会在张家口举办(点此回顾峰会报道)导演刘江在现场发言谈到,当创作规律被大数据影响时,粉丝需求逐渐成为创作的驱动,这种现象在当下并不少见,但影视行业终归是一个创意性行业,而不是标准化生产的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呼吁创意价值的回归,拒绝廉价套路。


导演刘江

下文根据刘江发言整理:

过去几年间,影视行业于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创作规律被大数据取代,粉丝需求常常成为创作的驱动。当运作取代创作,创作者似乎变得不再重要,甚至连编剧行业都成为整个行业中门槛最低的工种之一。

这些变化仿佛一场革命,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那么,身处被大数据影响的影视行业,创作者如何更好地把握方向?

只有扎根生活土壤,想象力才能起飞

作为创作者,不能守着经验不放,不能畏惧改变,但通过大数据产生的,根据粉丝需求而创作的剧集在我看来并不成功。它们不能被称为影视作品,准确地说是一件商品,与艺术无关。

不久前,大导演马丁•斯科赛斯一篇名为《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文章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对于老导演的担忧,作为晚辈的我深有同感。

创作是什么?创作是一种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1+1=2。回看我的创作历程,在我所有过往的作品中,但凡有过些许口碑与影响的,全部都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点:它们本身都有一些“超前”的东西。换句话说,它们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笼统总结。这些“超前”如何得来?答案只有一个,依靠人以及人的智慧。

我在大学期间阅读了《美术史》,这对我的美学影响很大。书中提到,“世界本无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就是说,脱离艺术家的创作而独立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创作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每一部作品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试图用大数据归纳出一些规律,用来“复制”成功,这在影视行业是万万行不通的。

放眼当下行业,有很多编剧团队学习美剧的创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之数据分析总结的公式,批量生产影视内容。这种方式只能止步于策划阶段,进入真正的写作阶段还是需要创作者身处孤独安静、苦思冥想的状态,时刻挣扎、闯关,战胜自己和外部一切阻碍。

《老酒馆》剧照

作为导演,我一直崇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必须来自生活、来自时代,必须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时代的本质和人性的本质。最近的一部作品《老酒馆》便是高满堂先生的“传家”作品,剧中诸多人物和桥段是家父与他如数家珍般讲述了一辈子的东西。作为《老酒馆》的编剧,高满堂先生自小生活在那条街上,甚至能闻出那条街上的气息,他笔下的一字一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他过往生活的真实再现。

为什么好看的谍战剧不多?为什么谍战剧如此难写?答案是很多谍战剧的编剧都是通过已有的影视知识在“编”,却没有真正查阅过史料,没有接触过真正经历过谍战的人。

作为编剧,没有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但需要无限接近那个年代,创作需要查阅史料、采访人物,而不是凭空想象。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想象力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而且要闻到那个空间的味道,感受到那个空间的质感。创作者只有扎根在坚实的生活土壤中,想象力才能起飞。
行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容小觑

艺术家赋予了文艺作品生命与光,而这种艺术之光、生命之光则需要照耀生活、引领大众。然而近些年滋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创作现象:观众想要什么,创作者就给予什么,一味无节制、无原则地满足观众,这一定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坦言讲,早些年搞创作的时候,我很少考虑价值导向与价值引领,总觉得这些听起来比较虚幻,距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多地重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常常在思考我们应该传递怎样的价值导向给大众,并逐渐意识到影视作品需要传递的价值导向一定是“真善美”,而非“丛林法则”。

如今的一些“爽剧”中常常可见“丛林法则”——好人和坏人泾渭分明,为了让坏人合理地死,就将他尽情地妖魔化,让好人玩命地“踩”他。试问世界上有这样简单的坏人吗?所谓的坏人或许是因为一个悲哀的童年,或许是一段错误的经历,才导致他们有了扭曲、畸形的内心。

在戏剧作品中,最初级的冲突是好与坏的冲突,而高级的冲突便是价值观的冲突。当每个人物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横冲直撞,这样的冲突下使得一种更强大的价值观包裹着另一种价值观,才能让戏剧充满张力,而戏剧作品无须矮化任何一个角色。

作为创作者,我们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同时,就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这是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文化行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一般的产品,它作用于人的审美、人的心灵、人的精神。由于资本逐利的天然属性,常常会强烈左右作品的调性,但作为创作者不能一味放纵,只有每一个创作者坚守责任,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地、长足地发展。

也许观众会疑惑地发问,看起来“爽”的作品难道不好吗?究竟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的作品?事实上,衡量行业都有两把尺子,一把是票房和收视,另一把是行业推优。而之所以会有行业推优,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标杆,从而为行业指明正确的方向。一定程度上,票房高、收视高不一定代表作品真的好,也不一定代表作品具备了先进的审美方向,只能说明它们受到了一部分观众的欢迎。

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就是为何经过了漫长的生活沉淀和艺术修为,对行业、对作品有着深刻理解的专家,他们对于作品的评定往往与普通观众并不一致。行业推优需要专业的人评选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这种“好”代表了专业的呼唤,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清晰地告诉大家什么才能代表这个行业的未来,否则鱼目混珠只会使得行业倒退。

行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容小觑。可以看到的是,整个行业正在慢慢回归理性。我常常和我组里的年轻演员讲,不要总是试图取悦观众。作为演员,要用艺术感染力感染受众,要勇于让观众接纳你的塑造,而不是变成他们期待的样子,一味取悦观众是对这个行业专业性的最大破坏。

影视行业永远是一个创意性行业,而不是标准化生产的行业,我们呼吁创意价值的回归,也希望观众与我们一样关注创意的价值,拒绝廉价的套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刘江 来源/编剧帮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GoYiOP0MYpLica2BuJ8iQ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6098.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