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净利润半年同比下滑超50%,同样是收购逻辑为什么万达做不成迪士尼?

2019-07-23 00:00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亏损。

这是今年上半年,影视制作公司的“主论调”。随着市场震动,影视公司的片荒、钱荒持续加重,那么所带来的必然是大片亏损的“迷茫”。


在7月12日,万达电影公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4.81亿元至6.19亿元,同比下降55-65%。民营影视公司的龙头老大,如今似乎也难扛寒冬。


其实,万达电影上升势头的趋缓,早就不是今年才突发的趋势。2005年进入电影市场的万达,迅速通过“收购”完成了自己的闭环制造。在顶峰时,万达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布局是最靠近迪士尼的中国公司。


但其实,万达和迪士尼有着本质的差别。近期,有传闻投资者建议迪士尼收购暴雪,那么同样是收购逻辑,为什么万达做不成迪士尼呢?


这里面体现的是中美两国电影市场最大的特殊性,虽然有《派拉蒙法案》的限制,迪士尼的收购是横向合并,但这种垄断本身给迪士尼提供了丰富的“供血”能力。而更多是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闭环的中国影视公司,往往在驱动引擎的选择上就有极大的错误,再加上本土IP不足,想要成为中国迪士尼,依旧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1 龙头“向下”


连续十年居首。


2018年,万达电影依然在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上保持着领先的身位。即便是现在,在影院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之后,万达的优势看上去也会继续保持下去。


截止 2018 年底,公司拥有已开业直营影院 595 家,5,279 块银幕。其中境内直营影院541家,银幕4807块,市场占有率13.5%;境外影院54家,银幕472块,所在当地市场占有率22%。


但物理的优势在面对人为变动之后,呈现出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在2018年,万达电影全年营收140.88亿元,同比增长6.4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9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58%。


由于国内电影院迅速的盲目扩张导致竞争压力过大,而院线上映影片数量严重不足,在多达1082部生产电影中只有400多部登陆影院,其中320部票房低于百万。


过度的头部趋势,所带来的往往是“一片流”,这自然会催生出更多的单片爆款。但对于影院来说,单一的消费选择本质上和银幕数量的疯长叠加,造成了单银幕票房产出的继续下降。


这是大的趋势,不是万达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病症。


在上游端,万达早就不负当年“辉煌”,能够称得上头部的影片过于稀少,且在主控项目上长期缺乏亮眼表现。2018年,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2》进驻暑期档,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夺冠,但依然是整个档期乃至全年的大头部。


而《唐人街探案》系列化的开发,就意味着间隔期的增长。《唐人街探案3》提前宣告进驻2020年春节档,那么从2018年春节档到2020年春节档之间,万达似乎并没有找到一个同级别的“领头羊”。


当上游投资只是中小体量的影片,下游又面对极强的竞争压力,那么万达在业绩上的继续下滑似乎就不足为奇。


2收购做“闭环”


收购。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巨头来说,自下而上的“生长逻辑”本身是不存在的。想要最快程度切入市场,那么金钱换取时间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在完成了对于福克斯的“世纪并购”之后,迪士尼又紧锣密鼓的上线Disney+流媒体平台。而近期突然出现了迪士尼收购暴雪的传闻,目前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开回应。但至少,在这个背后能看到的是迪士尼并不会就此停下脚步,巨头永远都在下一次收购的路上。


其实回看迪士尼的发展路程,迪士尼的收购逻辑是有效的。从1993年收下米拉麦克斯开始,迪士尼此后两年相继收购了DIC Entertainment、Jumbo Pictures两家美国动画公司。新世纪伊始,迪士尼拿下了擅长改编日漫的美国公司Saban Entertainment,接着2004年收购了漫画公司CrossGen。


但真正让迪士尼开始收益的是拿下皮克斯工作室和漫威工作室,而在拿下福克斯之后,迪士尼其实拿下的是包括二十世纪福斯、福斯探照灯在内的“制作资产”。


由于好莱坞有《派拉蒙法案》的限制,迪士尼无法和中国影视公司一样实现“全链路”,但迪士尼除了庞大的上游资产,也有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在内的“下游核心”。


而最开始涉足电影行业,就拿下了迪士尼永远没办法拿到的院线资产,万达的收购逻辑截然不同。从万达院线的高速扩张,万达是“自下而上”的纵向反攻逻辑。


先掌握下游的话语权,再寻求上游的主动权。多年的积累,万达构建了一个从上游的万达影视,到发行端的五洲发行,再到映前广告宣传业务的万达传媒、十年终端龙头万达电影以及更偏向衍生品运营的时光网和此前“叫板迪士尼”的万达文旅所共同组成的“大闭环”。

万达同样用极短的时间构建了一个产业闭环,但由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本身是建立在高速泡沫的过程当中,所以受到的波动较大。这两年,电影市场的低迷某种程度上是前两年泡沫的破裂。


万达并购除了纵向逻辑,还有一个资本逻辑——业绩对赌。不管是万达电影收购万达影视的对赌,还是万达影视并购新媒诚品、互爱互动,都是奉上了业绩对赌。


这种资本的收购逻辑,本身就是泡沫的开始。在背负业绩对赌压力后,公司的发展必然需要先走到“挣快钱”的逻辑当中。一旦整个市场背离“快钱”道路,那么所带来的是连环效应。


3驱动引擎的“差异”


驱动引擎。

这是对于巨头来说,最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于迪士尼这样的巨头来说,迪士尼的核心是什么?从收入层面来看,强势的影视娱乐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16.8%,迪士尼最大的两块收入来自于媒体网络业务和公园及度假村业务。


但迪士尼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很难说迪士尼是一家文旅公司或者说媒体平台。所以,迪士尼是文化驱动的公司,在并购逻辑里横向并购是IP协同,但产生最大两块收入的业务显然掌握在迪士尼自己手里。


但万达不同,万达的驱动引擎是地产,也就是地产+模式。万达影院借靠着万达广场迅速崛起,但万达影院和万达广场的关系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万达后来的“去地产化”某种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地产逻辑上的,单纯抛弃地产是不成立的。


那么地产逻辑来做文化行业,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大吃小”的“土豪逻辑”。而且在业务生态的协同上,据知情人士透露万达并不理想。某种程度上,几大板块处于一个互相竞争的关系,表面“兄弟”台下“敌人”。


例如万达电影在北京的活动,更多选择在了合生汇而非万达广场,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高成本”投入。如今,万达对于构建自身的电影生态圈有了新的认识,经历了不断试错以后也重新上路。


但万达能否成为迪士尼,本质上还在于“逻辑”的思考,而非操作的执行。


此外,光线和华谊两家影视内容公司,此前对于迪士尼也是无比渴望。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基本上也是失败而归。


那么,这两家影视内容公司为什么也做不成迪士尼呢?其实中国影视公司,仍然处于单片爆款的时代末期,IP本质的概念被误读,往往是根据结果来定初衷。从收入结构来看,过于依赖票房产出,而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本质上都有自身的天花板。


据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6.4万亿元,而电影市场总票房为600亿,双方是一个百倍差距。那么用电影这个“小齿轮”去撬动文旅这个“大齿轮”,核心的链条是什么。


从目前文旅市场来看,核心是地产。围绕着文旅做地产销售,这其实依然是地产逻辑来驱动。


一方面上游缺乏足够的IP输送,另一方面下游给予通过文旅来撬动地产,影视公司本身的“短资金”支撑不住,而地产公司本身的“短内容”缺乏根本。


那么演变到最后,可能就是一个不断收购的资本故事。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3916.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从卢米埃尔眼里出发,来到卡普辛大街,钻进达利的梦里,变成一条安达鲁狗。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