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莫里康内:对事物抱有神圣的态度

2020-08-25 09:47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今天我们来聊一位作曲家,莫里康内先生。
7月6日是个星期一,下午三点,一个朋友发来信息,说莫里康内去世了,接着我看到同事们也在截图外媒的信息,可见是真的。
莫里康内生于1928年,按中国虚岁的算法,去世时是92岁。因为后浪于2016年出版《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一书,我们与老先生也算是有一些缘分,平时也会偶尔想到他,包括今年春天意大利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一下老爷子的状况。不过总体比较放心,因为从书中知道他一直非常注重健康,而且有一套很好的饮食、作息、锻炼方式,没想到还是停在了2020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比较平静,因为从心底觉得,他的一生够充实,够精彩。

2018年的时候,我们曾做过一期介绍莫里康内先生的节目,从很多个角度介绍作曲家莫里康内先生。本期节目,则主要想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聊,聊聊作为既一个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不停工作,还想在工作中追求理想的普通人。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曲子。





莫里康内虽然以电影配乐之神闻名于世,但他儿时的理想其实是医生和棋手,他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他可以在棋局的双方角逐里看到无声的音乐,也可以在棋局和音乐中看到数学。看到这个细节时,我一度特别激动,因为这是一种可以透过表象来高度抽象,提取极简法则的能力,也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一点,刚好和我最近在读的李小龙的观点有所呼应。而这种洞察力本身,可以让我们在纷扰复杂、高速运转的生活里没那么盲目,这一点,对当下的生活,特别重要。
说回到莫里康内,对于没能实现的儿时理想,他也没那么后悔,因为如今他可以通过音乐来实现自我,表达自我。而且他相信,就算当初做了医生或棋手,他也会做到很好。这不是狂妄,而是因为对自己足够了解,因为对自己的坚定信心。
这份自信来自于,他总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竭尽全力。他的态度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他对待自己的音乐,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把自己创作音乐的过程,比喻成孕妇孕育婴儿。所以他的认真,也体现在诸多的工作细节中。
比如,作曲的时候,他除了要在纸稿上写出旋律主题,也会亲自为管弦乐部分编曲。而这一点,对于很多甚至还不及他的作曲家来说,都不会亲力亲为,他们大多只是草拟出旋律主题,其他的就交给下边的助手去做了。虽然莫里康内年轻的时候也给这样的大师做过助手,但他自己却不会这样偷懒,而是制作音乐的全部,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所以每次彩排的时候,他也都会尽可能在场,并在现场聆听自己的作品转化为声音的过程中,继续学习、精进。
而且他特别看重乐谱的干净清爽,因为这可以看出作曲家的态度与方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真态度,让他在刚刚进入作曲这个行业的时候,就赢得了唱片制作公司的信任,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的活儿,这些都是他靠着多次成功的经验赢得的。

莫里康内对待工作的方式之一,便是冷静与专注,他喜欢在书房里创作,用他的话说叫闭关,除了太太玛利亚,其他任何人不许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走进书房,在那间熟悉的、安静的、不被打扰的书房里,他像一个手艺人一样,靠着勤奋和自律,去完成一件又一件具体的工作,在工作中去实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想法,在书桌前,他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说,天赋源于热爱,同样源于练习和自律。时间长了,就能产生才华。所以,热爱、练习、自律、时间的积累,缺一不可。

在书房或混音室工作了一整天之后,他常常在静坐发呆的时候、吃晚饭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甚至睡梦中,都在思考、琢磨,在脑子里哼一个旋律或构思。所以他的床头柜上放的也是五线谱和白纸,方便在任何时刻把脑子里的音乐构思捕捉下来。
即便在指挥音乐会的时候,他也十分专注。虽然有好几次音乐会到场的人数都多到惊人,但他并不会让内心的激动压倒头脑的冷静,而是选择全神贯注。他很清醒,相比身后的观众,在他面前的管弦乐队和合唱团才是他应该注意的地方,他需要为这些音乐家们提供明确清楚的指示,这才是眼前最实在的事。
这种瞬间专注的能力,也是他应对焦虑的方式,比如在指挥音乐会的时候,即便会担心观众,担心设备,但这些焦虑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他很快就可以把注意力调整到自己作为指挥的手势上来,回到每一个当下应该做的具体的事情上来。
以专注的精神活在当下,既是他对待音乐、对待创作的态度,也是他对待生活的方式。他喜欢以神圣的态度对待每个瞬间,让每个瞬间都活得热烈,活出个性。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常常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听到这种对待事物的神圣和虔诚。




在为电影作曲的时候,他的身份其实会被多种力量撕扯,需要尊重导演的想法、照顾发行方的要求,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想在这么分裂的撕扯中偷渡自己的表达,即便是这样,他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平衡。他觉得限制本身也是一种动力,一种激励,所以就不想被动地承受,而是要主动地用自己的专业去开辟一小块可以自我表达的空间。
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便在外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他也会尝试培养一种内在的、隐秘的自由。在尊重各方需求的情况下,也尊重自己的音乐个性。他形容自己像一个固执的中世纪僧侣,自己对音乐的构思一直都被努力地保护着,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这也让他的音乐充满了神秘气息。

他原本想做的是纯音乐(Absolute Music),是为了养家糊口,才选择为电影配乐。一开始的时候,他什么电影都接,因为需要钱。等经济状况稍微好一点,他就开始有所取舍了,不轻易接活儿,可一旦接了,他就会做到最好。
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也很讲究方式方法。首先他会给自己接的电影分成三大类: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以及处于中间地带的电影。三种电影对艺术的水准和大众的口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的工作方法也会相应不同。
莫里康内对待工作的严谨,还体现在他与导演的沟通上。如果是电影已经拍好了才来找他,他就会和导演一起看已经剪好的电影,同时做很多笔记,记录导演的想法和要求,和导演一起商定音乐的入点和出点,用计时器记录每段音乐所需要的持续时间。为了照顾音乐,他还会跟导演讨价还价,为每首乐曲的首尾多争取几秒时间,为音乐的进入和退场做准备。
他喜欢可以和他一起交流的导演,哪怕是意见相反互相争吵,也好过导演不发表意见或者一味说好。
他十分重视电影结构的一切决定成分,对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烂熟于心,然后才回家进入书房去工作。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莫里康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通过电影配乐养家糊口这一现实层面,而是一直惦念着心中的纯音乐,也从未忘记在音乐专业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早期,他的经济状况刚开始改善,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时,便频繁地回到纯音乐的世界去学习,甚至还宣布从电影音乐界隐退。只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才又改变了主意,回到了电影音乐界。这就好像一位演员在靠一些商业影视作品挣到钱之后,就开始回到舞台上磨砺自己的演技。
他很清楚,经验的积累可以让人在技术上更加娴熟,在工作中更有效率,更少走弯路,更安全,甚至形成某种习以为常的惯例。但同时他又对此特别警惕,一直对偶然的、实验的、新鲜的东西保持开放,以避免习惯变成保守与惰性。

如果一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创作,他将在探索之路上寸步不前,更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所以他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动力便是好奇心。
他很清楚,人类做音乐除了创造的需求,还有一个更深的需求,那就是交流。同时他也明白,音乐不是一种通用语言,作曲人只是跟大众共享其中的一些规则。在和大众的关系上,他也在以自己的方法寻找那种隐秘的平衡。即,一方面他会让自己的音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理解,有通俗的部分;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在引领大众,让音乐更具创造力,更有历史渊源与现代技法,而不是止于平庸。
创作时,他总是处于逻辑和情感之间,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理智和冲动之间,设计和即兴之间,自由和限制之间,实验和不可避免的固化之间,创造和再创作之间,让看似不可调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成了他每一次创作的挑战。他也是在以这样的方式,来探寻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保有音乐自身的尊严。




在聊过工作之后,我想聊聊莫里康内的生活。2018年录制莫里康内专题节目时,我曾有意识地提到老先生极其自律的生活方式。这里想再补充一些细节,我们就从老爷子的每日时间表开始吧。
每天早上四点钟,他的闹钟会准时响起,对,是四点,虽然每天起床的时候他也得跟懒惰作斗争,虽然每天起床时他的爱人玛利亚还在熟睡,他还是会要求自己起来。起床后他会在四点四十到五点二十做运动,以前还会做体操,每日例行,雷打不动,坚持了四十多年,一天也不曾松懈,因为他要和衰老、僵硬作斗争。他知道衰弱是生命的自然结果,但是身体需要不停地活动,否则,必将提前付出代价。健身之后他会读报纸,以了解天下事。然后才会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进入书房,开始一整天的工作。

深度工作一上午之后,他会在下午休息一会儿,或者处理一些急事、琐事。晚上他还会继续运动,左右地扭转脖子,活动脚踝与脚趾,一晚上会做50套动作,为了让身体保持灵活。
聊这一点是因为健康成了我们当下工作的人们极其容易忽略的部分,我们也经常听说没有一根脊椎能健康地走出办公室。但其实拼到最后拼的恰恰是健康,越是在劳碌的时间陀螺中,越是需要偷一点时间与自己的身体相处,每日醒来和睡前,或是在某些独处的时刻,需要倾听一下身体发出的信号,对身体好一点。
聊这一点还因为意志力、恒心,很多人可能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持之以恒这个词语,但真正做到特别难,看到莫里康内先生每日四点起床后,我想到的另一个四点起床的人,是同样在2020年离开我们的科比。





最后想聊聊莫里康内对当下的洞见,其实也可以看做对未来的启示。
他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年轻人面对的诱惑太多,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很难从容应对。人很难了解什么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更难不顾一切、投入全部身心去深入了解所热爱的事物。
对于行业来说,是同样的问题。就拿音乐来说吧,听众更容易被简单的、刺激的音乐吸引,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重视耐心、学习、思考、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唱片行业的资金则大部分流向了商业产品和流行歌曲: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多的回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音乐文化和对音乐的欣赏理解——现在应该说是“消费”——普遍处于发展停滞状态。

对于这一点,此刻正在收听的大家想必一定会有人有共鸣吧,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大到选择一个职业、一份工作、一种生活方式,小到每日的时间花在哪里,精力投注到哪里,都充满了选择的纠结,充满了不安的迷茫,而时间一直在匆匆地前进,而且似乎越长大越快,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有限的人生岁月,夹杂在养家糊口与追求理想的中间,裹挟在时代飞速的洪流中,人怎样才能真正听到内心的声音,找到热爱的事物,并在诸多障碍、困扰、焦虑、烦恼前,依然义无反顾、沉住心气地做事,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带着对未来的远见,或许可以从莫里康内先生的故事里找到一些启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后浪剧场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VENOAYge3AosLyzMUJnk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7390.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